像父亲一样的好老师——记贵州省优秀教师赵津
来源:贵大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560
人物名片:
赵津:1973年7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从事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曾获贵州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优秀奖、贵州省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家,2018年“贵州省优秀教师”。
“赵老师就像父亲一样,不仅在学业上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就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这位同学们津津乐道的好老师,就是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赵津教授。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全省教育大会上,赵津是第一个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的“贵州省优秀教师”。面对荣誉,他却谦虚地说道:“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只是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非常开心。”
勇于创新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在贵州大学,有一支响当当的智能车研究生团队,不仅在贵阳数博会“无人驾驶全球挑战赛”上拿到了第二名,还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技术峰会,全国机器人车拉力赛上获得了冠军。可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在采访团队成员时,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道:“比赛中,赵老师才是他们的定心丸!”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该团队带头人赵津坚持“高素质、强能力、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是分不开的。“我们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和成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人才的培养,赵津希望研究生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工程实践的科学问题中去,希望他们不仅会搞科研,更要在品格涵养、如何做人与做事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能够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xml:namespace>
“比赛期间设备和实验平台缺乏,可还没等我们找到学院,赵老师竟然在周末时赶到训练场地,主动找我们了解情况,并开车带我们到建材市场购买了材料。”“早晨五点钟,赵老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喊我快快起床,赶到比赛场地。”“比赛开始了,我很紧张,可一看到赵老师站在边上,我的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机械工程专业教师也应围绕着“双一流”、“新工科”要求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赵津如是说,他坚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权威,形成团队的核心学术吸引力、前沿观测力和创新力,带领团队组织和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工作。长期践行的成果,机械工程专业于2012年成为贵州省首批入选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6年,与美国普渡大学西北校区签订了合作人才培养协议,2017年入选贵州省一流专业,机械工程学科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2018年,获得首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立项。
“赵老师会要求我们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引导我们去学习和查阅国内外的资料,这大大打开了我的视野。”谈到赵津的教学,他的研究生周滔说道,“虽然刚开始时很难,可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也能用英文写报告了。”而这,仅仅是赵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方案的一小部分。他借鉴在国外学习时的团队研讨会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选派教师去国外访问交流,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等。学院还与美国普渡大学和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国际化程度,但在赵津看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仍需努力。”
孜孜不倦为师路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赵津的研究生席阿行由衷地说道,“上次我和师弟在长沙出差时,赵老师还发消息询问我们的生活是否习惯,出门在外要时时注意安全,他真的像我父亲一样……”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赵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学习上,赵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不但一直鼓励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规划,树立目标,更是以身作则,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知道,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例会是赵老师雷打不动的“规矩”,老师会在例会上和大家交流沟通,指导大家的学习、研究,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与交流探讨的平台。
“原以为赵老师去美国访学了,我们的例会就不用开了,没想到赵老师才到美国的第一周,早晨八点,我们的例会就照常举行了。”研究生刘东杰回忆起赵老师访学那一年的例会,仍是记忆犹新。考虑了时差,考虑了同学们的作息时间,赵津只能在下班后,通过视频和同学们交流,指导大家近期的学习和研究。数十个学生,一一询问、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提出指导意见,有时还就某一课题和大家展开深入探讨,每次这样的例会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更晚。但在美国访学的一年时间里,赵津和学生们的例会从未间断过。“赵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仅让我们佩服,他的坚持,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同学,让我们潜下心来,专心做学问。”刘东杰补充道。
正是这样一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赵津鼓励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高水平学校攻读博士。自2011年任硕士生导师以来,他的学生中已有6人考上博士,其中石晴同学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就业的毕业生也大多在国内主流车企长安汽车、海马汽车等企业工作。
“选导师,选赵老师一定是对的!”已经毕业的马秀勤常常对学弟学妹们说道。
干一行爱一行的追梦人
对待工作,用赵津自己的话说是“干一行,爱一行”,对待生活,他也有自己的坚持,“一个人,要胸怀远大的梦想,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一定要有规划,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谈到自己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赵津一一道来,“人生就像阶梯一样,要一级一级的往上爬,要从细微处积累,不断拼搏,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是这样的坚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赵津深深地认识到,必须继续深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从此,赵津踏上了漫漫求学路。2001年,他考取了贵州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他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工学部机械智能工学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2007年,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他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远赴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此时的赵津,面前仿佛站了三座“大山”:语言障碍;年龄比同一项目组的同学们大了十余岁,学术上的难题扑面而来;家中孩子尚小,需要爸爸的照顾……这些难题困扰着赵津,为了尽快完成学业,赵津在法国起早贪黑,含辛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仅仅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习,在同一个留学基金项目选派出国的三十多位同学中,第二个顺利完成学业。
回国之后,赵津不断成长,追逐梦想的脚步并未停歇,在教学科研之余,赵津以自身努力获得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从2014年起成为教育部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认证专家,作为专家,参加了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认证工作,自2016年起,作为认证专家组组长,在四川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认证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梦人赵津永远在路上。
文字:学校新闻中心 韩晓梅 阮珍珍(实习生)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冯朝波
审校:韩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