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玉龙:为贵山贵水培育“贵菌种”

来源:贵大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2-04-11   浏览次数:378

“国发〔2022〕2号文件的发布,给我和周围的青年同志对于在贵州‘全心全意安心做事业’‘铆足干劲闯天下’带来了充足的信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国际植物微生物生态与资源利用专业科技创新院院长、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孝玉龙说。


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孝玉龙.jpg

                                            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孝玉龙


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贵州大学与贵州“同频共振”,实施“2114”引培工程,逐步形成了“头雁领航、雏雁展翅、雁阵齐飞”的人才队伍新格局。这些优秀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陈孝玉龙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1988年出生的陈孝玉龙在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完成学士学位学习后,又先后在欧洲著名高校获得植物生物学硕士学位、农药与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微生物生态方向)。学业有成的他放弃了国外知名生物技术公司的高薪邀请,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贵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希望“以身作则”做好贵州大学的文化传承。

作为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专班成员,在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引领下,陈孝玉龙研究小组近年来围绕着贵州省特色微生物资源利用与食用菌病害绿色防控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挖掘了生防链霉菌FT05W、化学农药协同增效BAPV(Biocontroladdspesticidesvalues)系列植物内生菌等重要有益微生物资源。

据他介绍,目前部分菌株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贵州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联合出品“将君牌”系列植物多功能生态调控剂,与贵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贵阳创客空间”孵化企业联合研发“将君牌”植物微生态专用培养箱。

此外,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康宁木霉菌为贵州特色食用菌红托竹荪绿霉病的病原,首次解析了同一生态系统中化学农药与生防微生物对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食用菌产业作为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除了病虫害防控,我认为农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种质资源’。如果说人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和决定性要素,那从贵州山地特色环境中选育出的优质生物种质资源,将是绿色可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源动力。”陈孝玉龙表示,下一步将会把工作重心放在贵州本地特色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上,一方面继续挖掘多功能有益微生物,另一方面选育抗病抗逆食用菌品种。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谈到作为教育与科技工作者,应如何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陈孝玉龙认为要做到“四位”,即学深悟透、责任到位,目标清晰、找准定位,任务落实、争先进位,着实推进、专业入位。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对外合作中,应结合国发〔2022〕2号文件,切实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聚焦重大产业需求与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基础,从中寻找科研内容并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解决产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再把前沿科技动态与产业中形成的最新科技成果在教学中展示。”陈孝玉龙说,以“教学相长”,推动服务社会与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最终形成“以产为基、产中生研、以研促教、合作共赢”的产学研结合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做到“人才为先、教学为本、科研为基、效益为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介绍,近期陈孝玉龙团队在食用菌病害精准鉴定与绿色防控方面的工作引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关注,双方联合申报并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基地与人才专项项目”,陈孝玉龙团队将不定期到广西开展食用菌病害精准鉴定与绿色防控研究。

“‘走出去’是贵州大学社会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展示了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水平与周边辐射能力。”陈孝玉龙说,将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为抓手,积极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贡献。



    来源:贵大新闻网

  作者:溪山融媒中心 李冬冬

  审校:陈思鱼


溪山人物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联系电话:0851-88292178

邮政编码:550025

传真:0851-83621956

  
十一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