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会”上的贵大声音!
来源:贵大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594
聚焦“两会”贵大建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宋宝安,全国政协委员、我校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认真履职,积极发声。本文收录两位代表、委员的精彩发声,以飨读者。
宋宝安
确保“十四五”开局起好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把科研人员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宋宝安代表建议,在评价机制上,更多地考量科研成果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48486/6054295
让年轻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担子
让优秀人才尽早脱颖而出
10日,人代会审议“两高”报告等,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一起聆听2021两会同期声。
原文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821708?channel=weixin
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凝聚磅礴力量!
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肩负光荣使命,为实现新征程新梦想履职尽责,为创造新成就新辉煌建言献策。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v/2021-03/07/content_34665182.htm
充分发挥“聚才谷”和“领头雁”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振奋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接受采访时表示。
“贵州大学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师生头脑,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宋宝安介绍,一直以来,贵州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贵州“红色文化”和“三线建设文化”元素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品德引领,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深有感触,西部地区要想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宋宝安说,贵州大学充分利用智力和人才优势参与全省产业发展,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靶向,力争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贵州大学创新构建并大力推行了“博士村长”计划,306支队伍1万余名学生奔赴贵州扶贫一线,形成了“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同时,贵州大学组建了12个农村产业专班,开展脱贫攻坚技术服务。自2017年以来,贵州大学带动50余万农户脱贫增收。
宋宝安表示,下一步,贵州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四化”,推动“四个轮子”加力加速,牢牢把握“双一流”和部省合建重大机遇,以“做强贵州大学”为目标,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最大限度广聚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在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中发挥“聚才谷”和“领头雁”作用。
原文链接:http://szb.farmer.com.cn/2021/20210312/20210312_006/20210312_006_2.htm
两会云连线,强调人才培养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强调,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关键在于教育和人才,人才兴则贵州兴,人才强则贵州强。贵州大学要充分利用智力和人才优势参与全省产业发展,为贵州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他还提出要设立更多人才招聘市场,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体制。
原文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487296497192239&wfr=spider&for=pc
发挥“领头雁”作用,为贵州
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
“当前,贵州大学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师生头脑,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此外,还有四位专家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要求进行授课,实现全校师生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宋宝安介绍,一直以来,贵州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贵州“红色文化”和“三线建设文化”元素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品德引领,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自建校以来,贵州大学累计向社会输送了5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70%奋战在贵州省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条战线,“可以说,贵州大学在奋力推进人才培养促进贵州人才大汇聚中,努力发挥‘领头雁’作用。”
宋宝安表示,贵州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做强贵州大学”的具体任务,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机遇,加快培养和引进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成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的一流师资队伍,聚焦重点产业打造领军人才团队,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提高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586145.html
做强贵州大学
当好全省人才大汇聚的“领头雁”
“总理作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求、振奋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时说道。
宋宝安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工作,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给予了全省人民巨大鼓舞、巨大激励。贵州大学全体师生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体师生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感自豪,也深受启发。
宋宝安表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贵州大学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师生头脑,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年3月1日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系列讲座除书记、校长第一课外,还有四位专家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四个新”的要求进行授课,授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现全校五万余名师生全覆盖,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贵州大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贵州,正好也是总书记 2011 年到贵州视察、在我校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的重要时刻。”宋宝安说,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勉励贵大学子“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全面磨练和提升自己,做中华民族的脊梁。”一直以来,贵大师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立了“贵州大学研习社”。“研习社”,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团,社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思想学习活动。同时,贵州大学连续举办四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与包括港澳高校在内的100多所高校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2020年第四届论坛上,贻琴书记还专门发来贺信,鼓励青年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奋斗礼赞时代、用拼搏成就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留住最美丽的芳华。”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dt/dbgz/lzdt/39507.shtml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人才和科技
全国人大代表宋宝安认为,贵州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于人才的短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对于贵州发展来说必不可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可以对乡村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还可以传授村民相关知识,提高农村农业自动化进程。人才源自高校,高校是人才库、成果库,宋宝安强调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优势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与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07qVm/
聚力“双一流”建设,做强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乘着贵州发展的东风,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人大代表宋宝安对贵州大学未来发展做出了相关规划和指示。他强调贵州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还提出要坚持科技为先,做强贵州大学。
原文链接:http://www.ddcpc.cn/news/202103/t20210305_5175847.shtml
为人才干事创造更多机会
“贵州大学的目标是要让贵州的孩子在贵州、贵阳就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说。
宋宝安认为,贵州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人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领军型人才匮乏三方面的弱势。为此要充分引进海内外人才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人才服务体制和机制,为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更多机会,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i1h5gaFhtCJhq3xrbTpmw
加大贵州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突破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发展瓶颈
“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议案的关键词为“人才”,其中,加快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建议已被政府工作报告采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过去一年,宋宝安在人才培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所在的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指导的“博士村长 助力脱贫”项目获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个个荣誉的收获及项目落地,推动着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更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项目
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但宋宝安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贵州“聚才用才”之路还需更宽、更远。“目前贵州省高端人才不多,这是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他以贵州大学为例,贵州大学在校34188人,研究生有11384人,只占全国在校研究生的0.36%,在校博士生818人,仅占全国在校博士生0.15%,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仅有35人次;国家杰青和优青项目上,贵州大学乃至全省至今仍是空白。
因此,宋宝安建议,在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中,希望加大对贵州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支持,以促进相关人才的快速成长,助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并以此带动贵州优势学科和产业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贵州大学学子将青春奉献给基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列为“十四五”时期和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人才资源“生态链”为贵州”绿色经济“赋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宋宝安认为,要瞄准当前农业“卡脖子”技术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抢占制高点,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从强化生态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发力,在做好绿色植保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加大杰出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支持,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农业科技研究。
贵州大学西校区大门
针对黔珍十二品的贵州茶,宋宝安认为,应该加快茶产业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开展田间学校培训,继续积极推动茶园绿色防控与生态防控,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为“干净茶、健康茶、生态茶”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他也表示,贵州大学将紧紧围绕贵州省“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加强科技创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打造领军人才团队,用人才链对接产业链,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国内一流学科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为基础,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起点,贵州大学奋进的步伐将朝向何方?
“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进入西南高校前列,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名校’行列。”宋宝安说,未来五年,“做强贵州大学”将围绕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四个目标奋斗。
原文链接:https://site.gog.cn/650003/10625161543913000
丁贵杰
科学高效发展林下经济
如何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今年最关心的问题。“这次两会,我希望自己的提案能够得到相关部委的认同,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和林业产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丁贵杰说。
2020年,丁贵杰在贵州先后走访调研了六盘水、安顺、黔东南和黔南的六七个县、十几个乡镇,随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赴辽宁、河北和福建省的8个市县近20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今年撰写了“关于把巩固扶贫攻坚成果融入乡村振兴”和“科学高效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等提案。“在确定发展林下经济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可行性论证,真正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的实际出发,做到经济可行、技术可行、市场可行,选好项目,真正让村民赚到钱。要充分利用良好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和林地的自然属性发展林下经济,要突出绿色、有机、高端定位,但不能不计成本,更不能以牺牲森林和良好生态系统为代价。”丁贵杰说。
回首往事,1986年内蒙古小伙丁贵杰搭上了从北京开往贵州的火车。近40年,他走过贵州的山山水水,投身马尾松的研究,让贵州马尾松的科研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七五’以来,我们一直主持承担国家马尾松科研课题研究,马尾松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马尾松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1个省(区、市)198个县推广面积达600多万亩,增加产值50多亿元。”由丁贵杰主持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林草局、贵州省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7项。
科研教学之余,丁贵杰关注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课堂之上。他每年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近60天的时间参加全国政协、贵州省政协及民盟的相关活动,形成多份立足贵州、着眼全国的提案和建议。
去年两会期间,丁贵杰提交了多个提案和建议,其中“关于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关于进一步完善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及使用补贴政策”的两份提案,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来函答复。科技部相关部门两次电话沟通,明确表示已采纳提案建议,并将“松材线虫的防控”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关于林木良种苗木补贴政策的提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司局正式复函,表示在新制定的政策中已吸收了扩大补贴范围的建议,并明确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
这些回应,让丁贵杰的干劲更足了。“围绕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材线虫病防控问题,2019年和2020年我已连续提了两年,终于有了好的结果。每一个提案的形成,都要花费很多精力,但只要能给行业或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开启乡村振兴的重要时间节点,走访调研后,丁贵杰将目光重点放在了乡村振兴和林下经济上,重点提出了“关于把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科学高效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两个提案。丁贵杰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如何能够真正把人留在乡村,首先要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生产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其次要能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科技能手回乡就业创业,吸引广大企业来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j7uNlbV2iv50Mt-PSqobw
为贵州的“绿色”坚守
全国政协委员丁贵杰专注贵州林木经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松材线虫病造成了大量的松树损失,并于去年撰写了题为《关于进一步完善林木良种苗木培养及使用补贴政策》的提案。在丁贵杰看来,实践即真知,他以足迹踏遍土地,以双手抒写文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实际行动促进贵州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site.gog.cn/650003/10625049078001210
推进“同工同酬”
保障合同制医护人员正当权益
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丁贵杰在进行社情民意搜集和实地调研后,发现了国家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在编制人员与编外聘用人员双轨制管理,给予合同制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远低于正式编制护士等相关医护人员工资待遇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他提出要科学设立医护人员编制,还强调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对合同制医护人员实行“同工同酬”。
原文链接: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2XjMZ/
以上代表委员观点摘取自部分公开采访,每小节下面均附上原文链接,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贵州日报、贵州人大网、动静app、当代先锋网、多彩贵州网等
编辑:刘玉玲
审校:岳莹